本篇目录: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1、(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二)企业对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能力、零部件供应体系以及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说明。(三)企业自我评估报告,确认符合《准入条件》。
2、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见附件1,以下简称《准入审查要求》)。
3、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第三章详细规定了企业及产品需满足的条件。首先,企业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发展政策,是《公告》内的汽车整车或改装类商用车生产者,新建或跨类别生产需按规定办理核准或备案手续。
4、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发布并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此规则旨在规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市场准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与经济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5、为了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则。该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
6、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遵循严格的监管政策,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进行操作。首先,新能源汽车被定义为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依靠新能源驱动的车型,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为何说新能源准入门槛放宽,更考验车企的产品力?
1、另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产品也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再是只看重价格或者某一方面的突出,更重视新能源产品的全面实力,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得以在市场上生存,否则将会逐渐被消费者和市场淘汰。
2、在后补贴时代,一家新能源主机厂想要存活,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想要有好的销量,产品质量肯定是王道,也就是说,产品质量不好的产品,肯定是会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如果新能源地方准入门槛降低甚至取消,则会最大程度开放地方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而更加有利于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
3、我认为放宽准入门槛是一个积极的改革方向。以往的管理办法是重准入、轻监督,准入门槛设的太高,程序也太复杂,准入很困难。存在一些弊端。为了准入要投入比较大的成本,也要花很多的时间,但是准入以后,对市场的表现如何监督得不够,对产品的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关注不够。
4、而对于已经进入新能源市场的车企们来说,这次征求意见稿旨在降低准入门槛,引流更多“新鲜血液”到新能源市场,对于已经在新能源市场摸爬滚打的他们来说,帮助就更小了。面对不怎么景气的汽车市场,政府对新能源市场的大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并极力推动。
新能源汽车有什么标准
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纯电动续驶里程须符合附件1要求。
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等。
以下是新能源车的标准的相关介绍: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其他车辆。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新能源汽车属于最高排放标准,高于所有燃油车的国六排放标准。国六标准分为A和B两个阶段,国六A是国五的过渡版本,而国六B则更为严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